有艺术的世界更美好

坚守戏剧教育的艺术性
来源: | 作者:丑小鸭姐姐 | 发布时间: 2018-12-22 | 77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戏剧不仅是表演,更不是播音主持和小明星选拔。戏剧是“人”的艺术,将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问题重现于舞台,然后让我们不断去反思的艺术。我们看到的所有戏剧都讲述着人的喜怒哀乐、生老病死。所以我们提倡的戏剧,是能带着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的镜子,让他们突破时间、空间、经验的限制,探索人的生活百态,让他们知道原来世界是这样的。这才是戏剧于孩子的意义,让他们更有眼界。

不教表演技巧,不打造小明星,不让所有孩子练习一个动作,看谁做的最标准和最像。会选一个好的故事,因为好故事,本身就是好老师,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能影响我们的世界观。所以孩子首先是会沉浸在无数好的文学作品和绘本中。然后,我们会用戏剧游戏、音乐、多媒体、绘画、创意手工、舞蹈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,和孩子一起将“平面的文字”,变成有生命的艺术。接着,我们才会在自己创建的情境里,不断去探索为什么故事里的角色会这么做?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在这个过程中表演需要是即兴的,而非反复排练;呈现需要是原创;过程需要合作;表演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。更重要的是,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。这个过程中无所谓对错好坏,而是看我们究竟能做到多不同,究竟可以创造出多少种可能性。

微信图片_20181010134247.png

首先是创造力的培养让孩子习惯去看到万物的联系。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和人,都会联系起来,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。然后是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、读写能力和口语表达。戏剧和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培训的不同,就是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,而不是纠正发音和记忆字词。而是无时不刻寻找机会让孩子去用语言,无论是第二语言还是母语。

戏剧和其他艺术不同之处,就是能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,在虚构的世界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和经历。好的戏剧课,是能让孩子深入的探索不同文化中的人是如何生活和行动的。这些都能帮助孩子面对全球化的未来。

戏剧是唯一一种社交性艺术,没有任何戏剧作品是可以独自一人完成的。孩子们需要在过程中学会倾听,才能更好的回应;有了回应,才能让别人愿意配合;而有了配合,才能完成小组的活动。因此在我们的戏剧课里,总是在引导孩子如何和“人”打交道。

在我们的戏剧课上,不是只让孩子扮演角色,演完一个故事。而是不断在参与中,去提问: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做?为什么他会面临这样的问题?让孩子学会提问和寻找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才是戏剧的核心,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。因为批判性思维不是否定别人,而是提出问题,寻找更优方案。